为博眼球,一些网站和APP夸大其词乱播天气预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现如今,很多人出门前都会查看天气预报。但是随着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播报天气的端口也变得多样化。除了气象台发布的官方消息之外,各大新闻网站、手机天气APP、微博、个人公众号等都会推送天气预报。虽说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了,但是信息的准确率却大相径庭。有的网站为了博取眼球、增加点击率,不惜夸大其词,甚至把预报时间拓展到42天以后。为此,气象部门建议广大市民,尽量关注气象部门和正规媒体发布的官方信息。
天气播报众说纷纭到底该信谁
家住合肥市高新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健身达人,每周都会定期爬大蜀山。每次出门前,刘女士总会通过手机APP查看天气情况。刘女士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有一次出门前,她收到好几条手机推送的天气信息,但是内容却不大相同。“有一个新闻网站称第二天是多云,但另外一个公众号却说气温暴跌15℃,当时我吓了一跳,点开看完全文才知道是早晚温差15℃。”此外,刘女士解释为何会关注其他网站的信息,“因为他们预报的时间比较长,其中一家新闻网站可以查到42天的天气情况。”
新的一周开始了,记者浏览了几家新闻网站和手机APP,发现关于周一天气的推送,几家发布的信息也有差异。合肥市气象台和安徽省气象台预报显示,未来一周气温逐步上升,清明节假日期间升至25℃。其中4月2日~4日,安徽省南部有一次降水过程。而一家APP推送的消息则显示,“昼夜温差15℃+3级风!”另外一家新闻网站则发文称,“合肥天气要变,最低气温5℃,大风降温强对流天气来袭”。
查天气预报要以官方消息为准
面对五花八门的天气播报,很多人会质疑,“这些网站如何获取天气信息,又如何推算出未来20天,甚至42天以后的天气状况呢?”
合肥市气象台法规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一些网站可能读取了某家天气预报数值模式,没有经过核实就直接发布。针对这种数据的发布方式,该工作人员介绍说,只要输入近期的天气数值,天气预报值模式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气象台通过天气预报数值模式计算出的结果,会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由气象专家反复核实、修改,确保信息无误。”而其他信息发布方将读取出的数据直接公布,所以会造成预报数据偏差或不准确情况。
此外,有的信息发布单位为了博取眼球,增加点击率,会故意夸大其词,还会延长预报周期。“超过7天或者10天以后的天气预报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建议广大市民查看天气,要以气象部门和正规媒体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该工作人员举例说,“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家公众号发消息称合肥将有暴雪,属于历史多少年罕见,积雪将超过多少多少厘米,这种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为此,气象部门要求对方立刻删除稿件,以免误导市民。
新闻
链接
2016年2月1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合肥市气象信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称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循科学准确、自愿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办法强调,完成备案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不得委托未经备案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活动或者接受其挂靠。如果冒用他人名义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