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时政热点分析:为网络强国之路“拔草除霾”
党的十九大绘制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其中提出建设网络强国,并对事关网络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互联网认识的深化,彰显了新时代加快网络强国建设的深远意义和迫切要求。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多彩多姿,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方便。然而,在它带给我们精彩和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杂草”,也有了“雾霾”。 浏览各类APP、网站,内容低质雷同、虚假信息泛滥丛生、“标题党”故意制造惊悚、不良言论用词粗鄙充满戾气……这些网络“杂草”“雾霾”不断地挑战公序良俗,污染了网络生态,也给民众造成了困扰。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到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明确网络治理方向;从每一届国家网络安全周如约而至,有效发挥宣传普及作用,到网信办发布新规定,实现互联网良性生态治理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在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同时,加大网络空间治理的决心。这不仅是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殷切期待的坚定回应,可谓正当其时!
构建网络生态新空间,需打好网络治理“攻坚战”。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它是日常生活的延展,是经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网上也不能肆意妄为。违法犯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会被追究,在网上也会被追究到底。对网上林林总总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是基本态度。一方面坚决贯彻依法治网的基本要求,对不法者依法严肃惩处。另一方面要对大多数网络运营商进行科学引导、有效监督、耐心培育,不断健全互联网运行规则,促成自律自觉的良好氛围。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
构建网络生态新空间,需要给网络空间“洗洗澡”。 在网络出现“夸夸群”之后,“互怼群”“互喷群”也相继出现,群友之间毫无理性地谩骂指责,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环境,也成为网络语言暴力滋生的土壤。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需要率先承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内容生产者应当保证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应该有积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此外,网民自律也必不可少。青少年在中国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树立,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屡见不鲜。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使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同时,针对网络技术发展催生出的网络直播等媒介样态,用户在用弹幕、评论等多种形式参与网络互动时,应意识到这些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从网络强国的建设,到网络空间的“除草去霾”,从根本上而言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在此出发点下,各级党政机关要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社会各界也要凝聚治理共识,主动作为,只有合作并举才能“利剑一亮妖魔散”、“重拳锤下寰宇清”。